学八大山人画荷者众,以画荷成家者,有吴昌硕、齐白石、张大千、孙竹篱四人。四人的经历不同,禀赋不同,风格亦不相同。吴昌硕的荷花酣畅淋漓,齐白石的荷花雄浑厚重,张大千的荷花明丽洒脱,孙竹篱的荷花质朴清旷。梅兰竹菊、牡丹芍药、月季蔷薇、松树玉兰,任何花卉,均莫与抗,大写意荷花在20世纪大放异彩。
孙竹篱“于绘画则抛弃人物、山水,而专功墨荷、墨竹”,注1画荷四十年,“盛夏清秋,风晴雨露,尽存脑中,似有丘壑”。注2画荷“风晴雨露之变,盛夏清秋之状,老嫩之分,舒卷之态,以水墨为之,却是难争前人。于此多有佳作,各有其法,亦各有其意。余画荷四十年,迄未得法,何谈得意耳?总之须明其性理,追求其神韵,纵笔挥毫,水墨淋漓,生气勃勃,蒸蒸之势,溢于纸外,方为佳作也”。注3据此,可将孙竹篱的荷花分为盛夏风荷、清秋风荷、盛夏晴荷、清秋晴荷、盛夏雨荷、清秋雨荷、盛夏露荷、清秋露荷以及特殊题材的荷花共9大类。历史上的画荷名家,没有谁能将荷花画得如此复杂而多变化。“物有常态,但艺术不能有定型,要有变化,变化无穷谓之神。”注4
①孙竹篱题画常题“风晴雨露”,但孙竹篱画论顺序为“晴风雨露”,为什么有差异?这是因为题画时考虑音韵的需要。②“风晴雨露”,四者相较,晴荷是基础,也可以说晴荷得其正,风荷、雨荷、露荷得其变(得其奇),以正合,以奇胜,奇正相生,变化无穷,孙竹篱画论顺序为“晴风雨露”,道在于此。
一 盛夏晴荷、清秋晴荷
怎样画盛夏晴荷、清秋晴荷?孙竹篱《画荷》中均有论述。
(一)孙竹篱论盛夏晴荷:“晴空盛夏之际,正是密叶蒸蒸之时,叶虽繁茂而形状却少变化,在构图上易于平板,因此要在前后上下兼顾花朵,及用笔运墨上仔细研究,依次写出。要有郁郁蒸蒸、生气勃勃之意。主叶位置宜以中堂为例,近上而略靠偏,多浓而少淡,宜大不宜小。作第二叶时因被遮掩,墨色略有对比,焦墨不相靠,淡墨不能连,则两叶自得矣。第三叶与第一、二叶形成三角形,应距一、二叶稍远,不可三叶拥挤,再于高处布一仰叶,及低处作折叶,全幅聚散似较恰当,全幅运墨宜润不宜枯,则蒸蒸之势生矣。全局布五、六叶片,有主有从,主叶必须不宜居中,应给从叶留有位置,使之平衡。叶虽大亦当有聚有散,聚处叶与叶之间因互有遮掩。焦墨莫相靠,靠则形变,淡墨不宜连,连则浑浊。要使之叶叶清晰,个个疏放。散处要依聚而布位,用墨或浓或淡使之平衡。”注5
(二)孙竹篱论清秋晴荷:“老叶横秋,始见卷舒风棱之状,愈觉遒劲,况青黄交错,红紫相映。用墨焦而不涩,枯而不薄,润而当体。笔不枉添,墨不滥用,虚实自得,生意悠然。非胸有成竹,功有素养,难为也。”注6
(三)怎样辨别和区分盛夏晴荷、清秋晴荷,画荷四要素花、梗、叶、蓬的画法不同,是核心。可以参照孙竹篱画论,也可以从题画诗直接分辨。本文举4例。
①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25页刊载的《夏荷》,题画诗:“正是锦城六月过,藕塘花盛影婆娑。苍烟兴此浪潇洒,只待鸥凫浴素波。壬戌冬,竹篱年七十六画并题。”题画诗的前两句“正是锦城六月过,藕塘花盛影婆娑”已经破题,只能解读为盛夏晴荷。
②《孙竹篱画选》24页刊载的《芙蓉六月天》,从画名已经破题,也是盛夏晴荷。
③《百年竹篱(纪念孙竹篱诞辰一百周年画展作品集)》27页刊载的《秋荷》,题画诗:“倚杖清秋白日
斜,離披荷叶尚着花。寻幽风日今偏好,只欠鸥凫浴水鸭。”从诗中“清秋白日斜”、“寻幽风日今偏好”,解读为清秋晴荷。
④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26页刊载的《清清莲池》,虽然没有题画诗,但从画法上,解读为清秋晴荷。
二 盛夏风荷、清秋风荷
孙竹篱《画荷》中,论述了怎样画风荷。“全幅构图顺风取势,卷折之状叶背较多。若画正面迎风之势,则梗须横斜劲挺。用墨若求变化,正面宜浓而少淡。卷折背叶不宜浓焦,在淡墨间求变化,虚实间求涵意,叶脉上明结构。莲叶始见风骨,芙蓉出水乃见娇姿,况卷舒之变乃秋荷之意也。”注7
并且,孙竹篱《画荷》中,进一步论述了怎样画盛夏风荷与清秋风荷,将二者进行了区分。
(一)孙竹篱论盛夏风荷:“盛夏风势,叶密屯烟,疏梗柔劲,虽遇风雨飘摇自得,由叶向不同,转折亦变。正面宜浓重而不焦,叶背宜湿润而不枯。运墨而淋漓有韵,运笔潇洒而不拘。作时全盘布局已定,可先将叶背用淡墨,虚虚实实一气而成。再以浓墨按其结构和轻重一挥而就,韵调自得矣。梗曲如龙、如躬之状,不能顿折,不可卑曲。”注8
(二)孙竹篱论清秋风荷:“清秋风势,老叶横秋,乃见风骨卷舒变幻,益觉玲珑。风虽厉而挺拔因风取势,但老梗却易折,叶背虽多却笔墨变化,因之而梗各有顿折,内确劲挺,焦枯相发。色宜浓重,瓣虽谢犹见飒爽之姿,花少而明,莲房多而老成赭则折,新斗则青赭或草绿老嫩之分而劲挺弯曲,用以‘锥画沙’笔法为之最佳。梗不宜显润,以焦枯为之尤妙,使之苍劲有力。因其变化多端,作者应妥善经营再下笔墨。”注9
(三)怎样辨别盛夏风荷、清秋风荷,关键是要弄清二者的四要素花、梗、叶、蓬画法的区分,对画论的理解至为重要,也可以从题画诗得到帮助。本文举4例。
①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封面刊载的《风荷图》,题画诗:“十年看藕叶,八载忆潇湘。风雨催诗兴,丹青醉酒狂。荆云聚北渚,巴水下瞿塘。纵笔图一快,不堪大雅堂。壬戌冬,竹篱年七十六客锦城画并题。”
“风雨催诗兴”只能理解为风荷,而不能理解为雨荷。这幅画,解读为盛夏风荷。
②《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孙竹篱画集》32页刊载的《潇湘红荷》,题画诗:“十年看藕叶,八载忆潇湘。风雨催诗兴,丹青醉酒狂。荆云聚白渚,巴水下瞿塘。纵笔诚一快,谁堪大雅堂。乙丑初夏,竹篱画。”也是画的盛夏风荷。
③《孙竹篱画选》7页刊载的《秋风荷叶折》,题画诗:“秋风荷叶折,老梗风棱瘦。锻之九秋霜,始×冰天厚。明年一声雷,万物滋春茂。虽此半亩池,亦蕴千根秀。再假西江水,围出阔湖囿。田田复田田,遥与潇湘逗。千顷绿罗纱,万点芙蓉×。采之画为裳,歌舞澈更漏。壬戌初冬,竹篱于锦城补题。”诗画诗的第一句“秋风荷叶折”,直接破题,点明是清秋风荷。
④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23页刊载的《秋莲图》,题款:“老叶横秋,风棱气爽,秋花冒水,映日清新,况乃青黄交错,红紫相映,卷舒多状,正尔秋荷之丽也,人谓残荷,余谓秋老成熟,故喜为之,竹篱再题。”从这幅画的画法来看,是清秋风荷。
三 盛夏雨荷、清秋雨荷
孙竹篱《画荷》中,详细论述了怎样画盛夏雨荷、清秋雨荷。
(一)孙竹篱论盛夏雨荷:“盛夏之际,叶茂花繁,遇雨则莲叶无风亦自飘动,实因雨满叶盘而自流动,叶盘略边缘稍垂,用墨宜浓淡交错,切不可枯。浓宜墨饱,淡须水多,层次分明勿毁于形,淋漓潇洒切勿拘束,达此功有素养,得形得神,意在笔先,久习之,方达此功。添花布枝。花宜浓重,饱含水分,浸溶之味正有雨意。梗有聚散,更须经营,趁其湿润,一气写成。笔不宜迟,自有破墨之功,雨淋之意,宜写不宜做,做则无生气矣。”注10
(二)孙竹篱论清秋雨荷:“因历经风雨,至秋已苍老。在其卷舒变化之状,要在用墨湿少枯,浓淡相称。湿处水墨须多,务要之淋漓,才有雨意。”注11
(三)盛夏雨荷、清秋雨荷的辨别和区分,容易出错。核心还在于要弄清二者画法的区别,画荷四要素花、梗、叶、蓬画法的变化。参照画论和题画诗辨别,准确性很高。本文举4例。
①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24页刊载的《凌波》,题画诗:“正是锦城七月过,小塘荷叶雨偏多。苍烟就此一潇洒,只待鸥凫浴素波。壬戌仲冬,竹篱时年七十六作。”从诗的前两句“正是锦城七月过,小塘荷叶雨偏多”表明画的是夏季雨天的荷花,即盛夏雨荷。
②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27页刊载的《细雨鱼儿出》,虽未题诗,但从画中的几朵刚出水的小红花,以及画名“细雨鱼儿出”,可以解读为盛夏雨荷。
③《孙竹篱画选》1页刊载的《荷池浴鸭》,题画诗:“风停疏雨过,秋益藕花香。白鹭晚飞去,凫鸭浴沧浪。竹篱。”从诗的前两句“风停疏雨过,秋益藕花香”直接解读为清秋雨荷。
④《孙竹篱中国画精选》21页刊载的《荷》,题画诗:“泼烟雨里玉芙蓉,倒影峰峦秋叶红。君若东西南北视,倾斜反正又不同。癸亥仲夏,竹篱年七十六发酒疯题于荜芦。”从诗中“雨里”、“秋叶红”,可以解读为清秋雨荷。
四 盛夏露荷、清秋露荷
孙竹篱《画荷》中,论述了怎样画露荷。但是露荷是否还分为盛夏露荷、清秋露荷,则没有论及。
孙竹篱论露荷:“清晨露冷,虽花叶微垂,实多朝气,稍异于雨不同于晴实难为也。虽笔墨淋漓,却很清静,不如雨之动,不同晴之盛,外静而内动,宜湿不宜枯,用笔稍迟,浓重而淋漓,淡冶而凝静。”注12
但是,孙竹篱曾经讲过,露荷分为两种情况,一是雨后初晴荷塘水面产生蒸气,在荷叶上结为露珠。二是深秋转入冬时,清晨露冷,产生露珠。
因此,露荷也应分为盛夏露荷、清秋露荷两类。孙竹篱的露荷作品,较为少见,也难于辨识,极易与晴荷、雨荷相混淆。已刊载出版的极为罕见,本文举1例。
《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孙竹篱画集》46页,刊载的《荷花鹭鸶》,题画诗:“客里起独早,行吟藻鑑堂。欣欣月生息,节节易风光。芦笋青参错,荷花白芬芳。白鹭一相遇,扁舟意何长。赋诗情不尽,寄此墨沧浪。壬戌夏,竹篱于京华中国画研究院。”从诗中“起独早”、“月生息”、“节节易风光”,可解读所画的是盛夏露荷。
并且,在《孙竹篱中国画研究》中附图3例,分别为《盛夏露荷(以放射状长笔法写之)》、《清秋露荷(以短笔触写之)》、《露荷鹭鸶(以长短笔法写之)》。
五 特殊题材的荷花
除了上述盛夏风荷、清秋风荷、盛夏晴荷、清秋晴荷、盛夏雨荷、清秋雨荷、盛夏露荷、清秋露荷8类之外,孙竹篱还画了许多特殊题材的荷花,单独成1类。如《秋花残荷》,孙竹篱《画荷》论秋花残荷:“人谓画秋花残荷,余谓不然。老叶当秋,风棱气爽,芙蓉出水,映日清新,况乃青黄交错,红紫相映,卷舒多状,又正鱼肥藕熟之时,故画家多善为之。”注13也是单列的一段,将其并入风荷、晴荷、雨荷、露荷,都不恰当,必须单列一类。
孙竹篱除盛夏风荷、清秋风荷、盛夏晴荷、清秋晴荷、盛夏雨荷、清秋雨荷、盛夏露荷、清秋露荷8类以外,还画了许多特殊题材的荷花,本文举2例。
①《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孙竹篱画集》70页,刊载的《荷塘翠鸟》,只能确认为夏荷,但归入盛夏晴荷、盛夏雨荷都不妥。
②《李正武书孙竹篱诗书画论壹百首》82页,刊载的《荷鸭图》,只能确认为秋荷,但归入清秋晴荷、清秋风荷都不妥。
因此,无法归入上述风晴雨露的荷花,就叫特殊类。
已刊载出版的9类荷花代表作,汇总如下:
孙竹篱的荷花,立足于传统,在传统中求创新,四十年如一日的观察写生,则是创新不竭的源泉,直抒胸臆的水墨大写意荷花,可与古人一较短长,可与今人一较短长。
2011年12月于西昌
注1:《竹篱诗文集》,15页。
注2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8页。
注3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9页。
注4:《石壶论画语要》,陈滞冬编著,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,60页。
注5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5 页。
注6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5 页。
注7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6 页。
注8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6页。
注9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6页。
注10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6页。
注11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7页。
注12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7页。
注13:《竹篱诗文集》,257页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